日前,记者先后参加了两个教研工作会议。一个是由教育部民族教育发展中心主办的全国首届民族教研工作会议。一个是由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主办的2015 年全国教研工作会议。全国首届民族教研工作会议于去年底在深圳召开。把民族教研工作会议选在深圳开,用意之一是除了交流、研讨,也要看一下教育先进地区教研工作的实践案例。来自全国少数民族自治区及多民族省份的教研部门负责人、部分少数民族自治州教研部门负责人及部分民族学校分管教研工作的负责人共50 余人参加会议。
这次会议主要就民族地区的教研员培训、双语教研工作的进一步发展、如何提高教研能力、教研队伍建设、教研机构的体制机制建设等问题展开交流与研讨。教育部民族教育发展中心主任张强在会上作了报告。他指出,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召开的第一次全国民族教研工作会议。在民族教研工作这个问题上,应该进一步加强民族教研工作制度、机构和队伍建设,创新教研方式,抓住民族教研工作的薄弱环节,如民族团结教育、双语教育、理科教学等开展工作,引领民族教研快速发展,从而尽快提升民族教育质量。其间,深圳市福田区教科院介绍了该区教研工作的经验,如通过建立教研工作室、以课题研究的方式带动教研,举办教研沙龙、读书会、跟踪式培养等方式引领学校教研工作等。
2015 年全国教研工作会议日前在北京召开。全国32 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及部分地市、县级教研部门负责人近150 人参加会议。教育部副部长刘利民出席会议并讲话。刘利民在讲话中指出,教研队伍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高基础教育教学质量的一支重要专业力量。要求各级教研部门要准确把握当前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形势,深入推进教研工作转型发展。
刘利民指出,教研工作转型,一是要在指导思想上转型。教研工作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遵循教育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坚持立德树人基本导向,坚持科学的教育质量观,坚持服务基础教育内涵发展,以深化课程改革为中心,以提高育人水平为目标。具体来说:要在学科意识的基础上进一步增强课程意识,更加重视课程育人的研究和指导。要更加重视教研工作的专业指导和服务功能,面对学校、教师的多元需求,更加重视个性化、差异化的指导和服务。要更加重视课程教学改革重点、难点问题的研究与突破,更加重视对教与学过程中关键问题的实践研究。要更加重视教研工作机制和方式的创新,特别要重视基于事实和数据进行研究和指导。
二是推进教研工作任务转型。教研部门要围绕全面深化课程改革的关键领域与核心环节教研,进一步拓宽研究广度、增加研究深度、增强研究力度。第一是加强课程育人的研究与指导,提高课程育人水平。第二是加强课程建设的研究与指导,促进学校特色发展。第三是加强课堂教学的研究与指导,推动教学提质增效。第四是加强考试评价的研究与指导,发挥评价的积极导向作用。第五是加强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发挥优质课程资源的示范引领作用。
三是推进教研工作机制和方式转型。第一,要立足于整体提升区域教育教学质量的角度对教研工作进行顶层设计、统筹规划,研究设立区域课程改革重大研究项目,建立课程改革重点、难点和热点问题的追踪研究机制,不断增强教研工作的大局意识和质量意识。第二,要积极与高校、科研院所、教师培训机构、电教及中小学校等部门建立协同创新、联合攻关的工作机制,不断增强教研工作的包容性和开放性。
第三,要坚持基于需求驱动和问题导向开展教研工作,建立教研人员与一线教师围绕教育教学实际问题解决的活动开展机制。第四,要积极吸纳校本教研实验校、名师工作室等教学研究基地的专业力量,建立教研部门业务牵头、教学研究基地实践参与的工作机制,充分发挥教学研究基地在示范引领区域教学改革方面的作用。第五,要基于教育教学真实问题,基于大量、客观、可靠的事实和数据,运用科学方法,使用科学工具进行教学研究的分析机制。第六,要结合实际,充分发挥校本教研、联片教研、区域教研在推动教研工作方面的积极作用,建立多种教研方式优势互补机制。第七,要充分依托信息化手段。第八,要建立教育教学成果的发现、培育、总结和推广机制,充分发挥优秀教学成果在引领基础教育课程教学改革方面的示范作用。第九,要虚心听取中小学校及一线教师的意见和建议,建立教研工作改进完善机制。
刘利民还要求,在基础教育工作的整体布局和发展规划中,要把教研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及时研究解决困扰教研工作的体制机制等重大问题,进一步理顺教研工作管理体制,注重顶层设计、宏观指导教研工作,加强教研工作的建章立制建设,提高教研工作的标准化和规范化,提升教研工作的专业性和科学性。要建立促进教研工作发展的长效机制,建立教研工作的定期督导评估机制与质量责任制,建立工作激励机制,要督促、强化教研部门将工作重心更加聚焦“研究、指导、服务”的工作职责上,重视教研队伍建设,改善教研工作条件,加强全国教研工作的统筹规划。